口譯員怎樣減輕緊張情緒
時間:2015-04-20 23:23?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
次
作為一名口譯員一個很重要的素質就是心理素質好,不怯場。有些人天生表演欲強,越多人越來勁。 但是多數人在大場合發言還是多多少少會感到緊張的。是不是會緊張的人就不能做翻譯呢?當然不是,如果是這樣的話,能做翻譯的也沒有多少人了。
做交傳和做同傳的一個很大的區別之一就是譯員要直接面對觀眾,而同傳則在同傳箱里做“幕后英雄”。
面對觀眾,緊張是人之常情。不僅僅是翻譯會感到緊張。許多發言人也會緊張。有一次譯員做翻譯,坐在主持人旁邊,看見主持人拿著稿子念稿時嘴唇在顫抖。我心想,拿著稿子念稿都緊張成這樣,大家是不是也應該體諒一下翻譯的心情?
另外一位發言人是一個企業的經理,可能是比較少在大場合發言,所以發言的時候一直低頭看著稿子念稿,神情嚴肅緊張。到回答觀眾問題的時候,一名觀眾用標準的普通話向他提問,緊張的發言人居然說,“對不起,你說話太快了,請重復你的問題。還有,請說普通話。”
大家就樂了。因為提問的人說的明明是標準的普通話。你看,緊張的時候連母語都聽不懂了。
另外一個發言人是某公司的總經理,一上臺就口若懸河,連稿子都不用看。講話像機關槍一樣,連氣都不用換。
看就知道是做銷售出身,靠三寸不爛之舌吃飯的人。
誰說口譯員不是靠舌頭吃飯呢。 所以有人也把口譯員稱為“舌人”。
練好口才,提高公共演說能力也是減輕緊張感覺的一種辦法。
會議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熟悉會議題材上場時也會比較從容。
會議前要盡量和發言人溝通,讓發言人明白你工作的特點,可以請發言人發言不要太快,發言時間不要太長。 但是有些人打心里瞧不起翻譯,發言時不顧翻譯死活。其實這樣只會影響會議的整體效果。
除了和發言人溝通,和主持人溝通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會議有主持人的話)??梢栽跁h開始前和主持人打個招呼,請主持人在發言人發言太長的時候提醒發言人。新聞發布會都是有主持人的。發言人發言時間太長的時候主持人會提醒發言人停下來讓翻譯來翻譯。作為翻譯當然不好自己打斷發言人,所以主持人在這種時候就可以成為翻譯的救星。如果沒有救星出現,那就只能自救加上帝保佑了。 平時苦練short-term memory (短期記憶)和note-taking (記筆記)。
如果翻譯向主持人和發言人提出發言時間不要太長的要求也不要覺得翻譯不夠水平。其實大家的目的就是把會議做好。發言時間過長必定會影響翻譯的質量。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翻譯的工作,所以會議前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 大多數人還是明白事理,愿意配合翻譯的工作的。
作為譯員,關鍵是會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會上盡快進入狀態,即使緊張也要把工作做好。